期刊简介

               中华医学会主办。本刊主要刊载神经医学的新理论、新进展、新技术、新业务等,内容涵盖神经外科、神经内科以及神经生物等基础神经科学领域。本刊设置的主要栏目有基础研究、临床研究、专家论坛、国际动态、短篇论著、经验交流、病例报告、综述等,目前已成为展示和共享我国神经科学领域学术成就和科研成果的重要载体和平台。杂志迄今已被美国《化学文摘(CA)》、俄罗斯《文摘杂志(AJ)》、《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等国内外数据库和检索机构收录。                

点击详情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出版部门: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671-8925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11-5354/R

邮发代号: 46-251

出版周期 月刊

创刊时间 2002

出版地区 广东

出版地区 广东

订购价格 280.00

杂志荣誉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首页>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 杂志名称: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 国际刊号:1671-8925
  • 国内刊号:11-5354/R
  • 出版周期:月刊
期刊荣誉: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期刊收录:CA 化学文摘(美), 万方收录(中),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知网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维普收录(中), JST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 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国家图书馆馆藏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2016年第8期文章
  • 大鼠创伤性颅脑损伤后脑室下区Notch1蛋白表达的时程变化研究

    目的观察创伤性颅脑损伤(TBI)后脑室下区(SVZ)Notch1蛋白表达的动态变化,探讨其与Notch信号通路开放及TBI后神经干细胞(NSCs)增殖的相关性.方法96只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仅切开头皮和颅骨开窗,n=16)、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n=16)和实验组(采用Feeney's自由落体模型建立中型TBI模型,n=64),其中实验组大鼠依据取材时间不同分为1、3、7、14d亚......

    作者:隋立森;余佳彬;姜晓丹 刊期: 2016- 08

  • 替米沙坦对Aβ诱导痴呆的高血压大鼠认知功能的改善作用研究

    目的观察并探讨替米沙坦(TEL)对阿尔茨海默病合并高血压病动物模型学习记忆功能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雄性自发性高血压大鼠70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假手术组、模型组、低剂量TEL组[1mg/(kg·d)]、高剂量TEL组[10mg/(kg·d)]、TEL+GW9662低剂量组[TEL1mg/(kg·d)+GW96621mg/(kg·d)]和TEL+GW9662高剂量组[TEL10mg/(kg·d......

    作者:付景泉;高远;李玮;秦灵芝;朱超霞;张杰文 刊期: 2016- 08

  • 托吡酯抑制偏头痛模型大鼠三叉神经节内NALP3炎性小体和白介素-1β的表达

    目的探讨托吡酯对偏头痛模型大鼠三叉神经节内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3(NALP3)炎性小体及白介素-1β(IL-1β)表达的影响.方法40只雄性成年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8组:空白组、生理盐水组、模型组、预防对照组、10mg/kg托吡酯组、30mg/kg托吡酯组、60mg/kg托吡酯组和90mg/kg托吡酯组,每组5只.采用致炎剂反复刺激硬脑膜法建立偏头痛模型,其中空白组不做任何处理,生理......

    作者:王成云;董欣;金善泉;陈柯言;万琪 刊期: 2016- 08

  • 右美托咪定预处理对脂多糖刺激后星形胶质细胞炎症相关微小RNA表达的影响

    目的探讨右美托眯定(DEX)预处理对脂多糖(LPS)刺激后星形胶质细胞炎症相关微小RNA(miRNAs)及相关炎症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将原代培养的小鼠星形胶质细胞分为4组:空白对照组、LPS刺激组(终浓度4μg/mLLPS刺激12h)、LPS+DEX组(终浓度10μmoFLDEX预处理6h后更换为终浓度4μg/mLLPS刺激12h)、LPS+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阻滞剂组(终浓度2μmol......

    作者:陈亮;吴学敏 刊期: 2016- 08

  • 胚胎来源hBM-MSCs对大鼠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及脑梗死区TNF-α的免疫抑制作用研究

    目的观察胚胎来源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BM-MSCs)能否抑制体外培养的大鼠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增殖和炎症因子表达,探讨哪些人源性促炎因子可以诱导hBM-MSCs发挥免疫抑制作用,并观察hBM-MSCs对脑梗死模型大鼠梗死区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mRNA和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将提取的hBM-MSCs和大鼠PBMCs进行共培养,并以在培养基中添加10μg/mL刀豆蛋白A(ConA)......

    作者:赵春松;邹海强;谢璇;陈凌;王佳茵;关云谦;张愚 刊期: 2016- 08

  • 胶质瘤的免疫治疗研究进展

    肿瘤免疫治疗是利用机体免疫系统特定地识别杀伤恶性细胞的能力而开发出来的一种新领域治疗方法.相对于既往常规化疗药物,其具有高度特异性和机体损害较少的特点,并且一旦机体形成对肿瘤的免疫攻击,这种杀伤恶性细胞的效应较常规化疗药物更为持久.由于颅内特殊的微环境,胶质瘤的免疫治疗也有一定特殊性.目前已发现大量的胶质瘤突变癌抗原以及促进机体针对肿瘤免疫反应的靶点分子主要集中在多肽疫苗、树突状细胞、CAR-T细......

    作者:张倩;曹蓓 刊期: 2016- 08

  • 多小脑回畸形的分子遗传学研究进展

    多小脑回畸形是脑皮质发育畸形中常见的一种类型,以在大脑皮质中有多个过度折叠的小脑回为特征,临床表现主要为癫痫、发育迟缓、智力低下和脑性瘫痪,主要依靠核磁共振成像检查做出临床诊断.近年来随着新一代测序技术的应用和人类脑研究计划的启动,对多小脑回畸形的病因和发病机制有了更多的认识.现已发现多个微管蛋白基因家族的基因突变可导致多小脑回畸形.本文总结多小脑回畸形的临床、影像学、病因等特征,特别阐述了新的基......

    作者:杨柳;喻萍;陈翔;蔡涛 刊期: 2016- 08

  • 中枢神经系统淋巴循环的研究进展

    淋巴系统具有免疫防御、维持内环境稳定等重要功能.传统解剖学认为中枢神经系统内不存在衬有内皮细胞的淋巴管,也不存在淋巴循环.但新研究显示大脑内存在淋巴循环,并且发现了脑膜淋巴管.为进一步阐明中枢神经系统淋巴循环的结构与功能,本文就中枢神经系统淋巴循环的组成与引流途径、生理功能以及如何在神经系统免疫相关疾病中发挥作用的新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曹俊国;王闯;黄海燕;牟青春 刊期: 2016- 08

  • 鞍区中枢神经细胞瘤一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中枢神经细胞瘤是相对较少见的颅内肿瘤,WHOⅡ级,常发生于脑室系统,尤其是透明隔、第三脑室、侧脑室.近也有报道该肿瘤发生于脑室外,并命名为脑室外中枢神经细胞瘤(extraventricularneurocytoma,EVN)[1].EVN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表现与其他肿瘤具有类似之处,术前误诊率极高.现回顾性分析襄阳市中心医院神经外科2015年9月收治的l例鞍区EVN患者的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总......

    作者:彭鹏;胡克琦;陈锋;周达全;朱耀祖;刘汉东 刊期: 2016- 08

  • 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伴发无菌性脑膜炎一例报道

    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Kikuchi-Fujimotodisease,KFD)是一种以颈部淋巴结局限肿大、压痛为特征的良性、自限性疾病,病变主要位于颈部.该病常合并淋巴结外表现,起病形式多样,本身具有自限性,且对激素反应敏感,所以在没做淋巴结活检的情况下,容易被误诊.回顾国内报道的相关文献,多数以KFD的病理特征为基础进行描述,以淋巴结外表现为首发症状的报道少,以神经系统损害为首发症状的临床报道......

    作者:王琨;张勇;潘旭东;谢安木;马爱军;王雁 刊期: 2016- 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