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中华医学会主办。本刊主要刊载神经医学的新理论、新进展、新技术、新业务等,内容涵盖神经外科、神经内科以及神经生物等基础神经科学领域。本刊设置的主要栏目有基础研究、临床研究、专家论坛、国际动态、短篇论著、经验交流、病例报告、综述等,目前已成为展示和共享我国神经科学领域学术成就和科研成果的重要载体和平台。杂志迄今已被美国《化学文摘(CA)》、俄罗斯《文摘杂志(AJ)》、《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等国内外数据库和检索机构收录。                

点击详情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出版部门: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671-8925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11-5354/R

邮发代号: 46-251

出版周期 月刊

创刊时间 2002

出版地区 广东

出版地区 广东

订购价格 280.00

杂志荣誉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首页>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 杂志名称: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 国际刊号:1671-8925
  • 国内刊号:11-5354/R
  • 出版周期:月刊
期刊荣誉: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期刊收录:CA 化学文摘(美), 万方收录(中),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知网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维普收录(中), JST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 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国家图书馆馆藏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2009年第8期文章
  • Poly(I:C)与R848对大鼠脊髓小胶质细胞活性的影响

    目的研究Toll样受体3(TLR3)配体多聚肌胞苷酸[Poly(I:C)]与TLR7/8配体R848对小胶质细胞(MG)活性的影响.方法6~8周龄Lewis大鼠30只分为Poly(I:C)组(12只)、R848组(15只)和对照组(3只),前两组大鼠根据处死时间的不同分别分为4、5个亚组,每亚组3只,分别单次腹腔注射1mLPoly(I:C)(5mg/kg)和R848(1mg/kg),对照组注射等量......

    作者:苏艳华;张志明;张智仁;赵本华 刊期: 2009- 08

  • 自发性癫痫大鼠脑海马两种锌转运体表达的研究

    目的探讨反复癫痫发作后的自发性癫痫大鼠(SER)与正常Wistar大鼠脑海马锌转运体1和3的表达与癫痫的相关性,以及癫痫发作后脑海马内含锌神经元内锌稳态的改变情况.方法应用Westernblot和RT-PCR方法分析反复癫痫发作后的SER与正常Wistar大鼠脑海马锌转运体1和3表达情况.结果SER反复癫痫发作后脑海马锌转运体1蛋白及mRNA表达均明显高于正常Wistar大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作者:杨丹;王清华;孙凤;王占友;王玥;高慧玲;蔡际群 刊期: 2009- 08

  • 烟碱型乙酰胆碱受体在离体海马小胶质细胞上的表达与定位

    目的探讨烟碱型乙酰胆碱受体(α7-nAChR)在体外培养海马小胶质细胞上的表达和定位.方法取新生SD大鼠的海马组织,进行胶质细胞的混合培养,然后分离纯化小胶质细胞,采用免疫荧光染色检测CD11b/c进行小胶质细胞的鉴定;采用RT-PCR和免疫荧光双标分别检测α7-nAChR在小胶质细胞中的表达和定位.结果免疫荧光染色显示分离纯化的细胞表达小胶质细胞特异性抗体CD11b/c;RT-PCR能扩增出长度......

    作者:贾思远;雷露雯;王克万;王勇 刊期: 2009- 08

  • 氯化锂预处理对脑出血后血肿周围神经细胞凋亡及核因子κB表达的抑制作用

    目的观察氯化锂预处理对大鼠脑出血后血肿周围神经细胞凋亡、炎症反应及核因子κB(NF-κB)表达的影响.方法54只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脑出血组和氯化锂预处理脑出血组,每组各18只.氯化锂预处理脑出血组手术前7d起每天腹腔注射氯化锂(1mmol/kg).利用立体定向技术,将Ⅳ型胶原酶用微量进样器精确注入大鼠内囊诱导成脑出血模型.跟据术后处死动物的时间不同,各组再分别分为1、3、7d三个......

    作者:刘安民;麦荣康;蔡望青;郑眉光;胡震;李方成 刊期: 2009- 08

  • USPIO增强核磁共振活体内监测局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炎症反应

    目的探讨超微超顺磁性氧化铁粒子(USPIO)增强磁共振(MR)活体监测局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炎症反应的可行性.方法40只雄性SD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5组:氯化三苯基四氮唑(TTC)染色组(n=4)、假手术组(n=6)、缺血再灌注24h组(n=10)、缺血再灌注48h(n=10)和缺血再灌注72h组(n=10).局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制作成功后经大鼠尾静脉注射USPIO,分别于再灌注24h、48h、......

    作者:刘连城;殷敏敏;余长亮;张诚;钱银锋;余永强 刊期: 2009- 08

  • 大鼠脑梗死后乏氧组织长时间存在与星形胶质细胞的关系

    目的探讨大鼠脑梗死后乏氧组织的长时间存在与星形胶质细胞的关系.方法利用大鼠脑缺血1.5h再灌注(1.5hIR组)和持续缺血(PI组)的大脑中动脉闭塞模型,采用EF5和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免疫荧光双标方法观察乏氧组织和星形胶质细胞增殖活化情况,比较两组术后1、3、7、14d缺血侧大脑半球皮层的星形胶质细胞GFAP荧光强度以及与乏氧组织的关系.结果1.5hIR组术后1、3、7、14d均见乏氧组......

    作者:王艺东;邱宇;潘经锐;李梅;唐亚梅;彭英 刊期: 2009- 08

  • 颅内动脉瘤动物模型的制作

    颅内动脉瘤是常见的脑血管病之一,发病率仅次于脑血栓形成和高血压性脑出血.动脉瘤破裂每年发病率约10/10万人,而未破裂动脉瘤由于多数无症状,发病率难以准确计算,根据尸检及影像检查结果估算为0.2%~8.9%[2].因此,探讨颅内动脉瘤的组织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改变、动脉瘤的演变过程和破裂机制对预防颅内动脉瘤破裂和临床治疗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而这些研究在一定程度上均依赖于建立稳定可靠的颅内动脉瘤模型.......

    作者:姬斌;姜晓丹;段传志 刊期: 2009- 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