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中华医学会主办。本刊主要刊载神经医学的新理论、新进展、新技术、新业务等,内容涵盖神经外科、神经内科以及神经生物等基础神经科学领域。本刊设置的主要栏目有基础研究、临床研究、专家论坛、国际动态、短篇论著、经验交流、病例报告、综述等,目前已成为展示和共享我国神经科学领域学术成就和科研成果的重要载体和平台。杂志迄今已被美国《化学文摘(CA)》、俄罗斯《文摘杂志(AJ)》、《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等国内外数据库和检索机构收录。                

点击详情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出版部门: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671-8925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11-5354/R

邮发代号: 46-251

出版周期 月刊

创刊时间 2002

出版地区 广东

出版地区 广东

订购价格 280.00

杂志荣誉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首页>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 杂志名称: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 国际刊号:1671-8925
  • 国内刊号:11-5354/R
  • 出版周期:月刊
期刊荣誉: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期刊收录:CA 化学文摘(美), 万方收录(中),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知网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维普收录(中), JST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 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国家图书馆馆藏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2004年第5期文章
  • NF-κBp65在脑缺血再灌注后的作用

    目的确定NF-κBp65在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的空间及时间分布特征并测序.方法采用免疫组化、RNA提取与RT-pCR技术及测序方法.结果在脑缺血再灌注后不同时程及缺血边缘可见不同形态特征的神经元,在血脑屏障和血管周围的中性粒细胞也可见NF-κBp65阳性反应.脑缺血2h再灌注后24h缺血侧NF-κBp65mRNART-PCR的PCR产物相对量明显增高.结论NF-κBp65激活在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

    作者:姚小梅;王纪佐;朱学良;邸红军 刊期: 2004- 05

  • 星形胶质细胞诱导成年大鼠骨髓基质细胞分化前后的电生理功能鉴定

    目的探讨骨髓基质细胞向神经元方向分化后是否具备神经元的电生理功能.方法应用膜片钳技术,采用全细胞记录方式,对由星形胶质细胞诱导的分化前、分化3d、分化7d的成年大鼠骨髓基质细胞进行电生理功能测定.结果分化前后的骨髓基质细胞未记录到内向Na+电流,但成功记录到了静息膜电位,分别为:(-12.71±3.25)mV(n=7)、(-26.29±10.34)mV(n=7)、(-45.0±8.46)mV(n=......

    作者:张宏伟;张亚卓;张海霞;陈晓光;王晓良;于春江 刊期: 2004- 05

  • 亚低温对大鼠弥漫性脑损伤后海马CA3区HSP70表达及细胞凋亡的影响

    目的观察亚低温对大鼠弥漫性脑损伤(DBI)后海马CA3区HSP70在蛋白质和mRNA水平的表达及细胞凋亡上的影响,探讨亚低温脑保护分子生物机制.方法将大鼠随机分成空白对照、假手术、单纯DBI和DBI后亚低温治疗四组,按Marmarou氏方法制作大鼠DBI模型,采用免疫组化法、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及流式细胞仪(FCM),分别观察各组动物脑海马CA3区HSP70在蛋白质和mRNA水平的表......

    作者:荆国杰;李雪松;陈建良 刊期: 2004- 05

  • 帕金森病多巴胺能神经元模型的建立

    帕金森病是一种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进行性退行性病变,其病因机制尚未明确,且缺乏令人满意的治疗方法.因此,建立有效的帕金森病模型对其病因机制的进一步探讨有着重要的意义.Berger等人于1982年建立腹侧中脑原代细胞培养方法,通常应用小鼠或大鼠胚胎(13~15d胎龄)中脑组织进行培养.多巴胺能神经元可在体外存活长达数月,因此,可为多巴胺能神经元急性或慢性损伤的病因机制的研究提供实验手段.多巴胺能神经元......

    作者:贾晓晶;龚守良;刘树铮;Rausch Wolf-Dieter 刊期: 2004- 05

  • 帕金森病相关致病基因的研究进展

    近年来,帕金森病(PD)的遗传学研究取得了较大的进展,迄今为止已经确定了PARK1-PARK10等10个单基因与PD的发生有关.其中三个基因产物与家族性PD有关,它们分别是α-synuclein(PARK1)、parkin(PARK2)和泛素蛋白C末端羟化酶-L1(PARK5),它们均参与Lewy小体的形成,在PD的发病过程中扮演重要的角色.虽然另外几个基因对应的蛋白或对应蛋白的功能未知,但已经在......

    作者:王建军;王琨;牛东滨;王晓民 刊期: 2004- 05

  • 长期昏迷的促醒治疗

    脑外伤所致的长期昏迷的治疗是一个医学难题,本文就近年长期昏迷的促醒治疗作一综述.......

    作者:孟伟;钱锁开 刊期: 2004- 05

  • 咖啡因对帕金森病神经保护作用的研究进展

    本文综述了咖啡和咖啡因与帕金森病神经性保护作用的流行病学和生物学证据的研究进展,表明了咖啡因能作为一种腺苷酸A2A受体的拮抗剂增强帕金森病模型动物的运动能力和改善帕金森病人的运动功能,因此咖啡因与PD关系更加深入的研究将为PD的发病机制和治疗提供有益线索.......

    作者:蒋知新;张清华;喻陆;衣志勇 刊期: 2004- 05

  • 骨髓基质细胞移植治疗脑损伤研究进展

    实验研究已证明骨髓基质细胞(MSCs)可以分化成多种神经细胞,脑实质内直接注射、脑脊液内注射或血管内注射移植后能促进脑损伤修复.血脑屏障的通透性可影响移植细胞进入脑内.MSCs移植的作用机制主要为替代受损细胞和产生内源性因子两种途径.对移植治疗效果的评估可能受到一些因素的影响.虽然仍存在一些尚待解决的问题,但MSCs移植治疗脑损伤是一种很有前途的治疗方法.......

    作者:刘文鹏;徐如祥 刊期: 2004- 05

  • 电解脱弹簧圈(GDC)治疗自发性永存三叉动脉-海绵窦瘘

    永存三叉动脉(p盯sistentmgeminala啦q,PTA)是4支原始颈动脉-基底动脉吻合中常见的一种异常,大概在0.02%加.60%的全脑血管造影中可以发现PTA….PTA很少引起有临床意义的症状,在这些病人中,往往都是由于其他原因行全脑血管造影而偶然发现的.我们报导1例自发性永存三叉动脉-海绵窦瘘,并使用电解脱弹簧圈(GDC)行血管内栓塞术,取得了影像学和临床治愈.这是国内第一例使用GDC......

    作者:汪求精;方兵;李铁林;段传志;赵庆平;徐如祥 刊期: 2004- 05

  • 大脑纵裂内表皮样囊肿1例

    1临床资料患者:男性,48岁,因头痛头晕1年伴右侧肢体痉挛性抽搐1次而就诊,查体患者无特殊神经系病理体征,CT检查示中段镰旁有一类圆形混杂密度实质性肿瘤灶,随之行MRI复查(图1):见类圆形肿瘤约5cm×6cm×6cm大小,位于大脑镰两侧,呈脑外膨胀性生长特征,胼胝体体部被明显下压,在瘤体上缘可见大脑镰向左侧推移,肿瘤与脑室及胼胝体无明显联系.......

    作者:张龙;梅良奎;汪新华;宋莲淑 刊期: 2004- 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