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中华医学会主办。本刊主要刊载神经医学的新理论、新进展、新技术、新业务等,内容涵盖神经外科、神经内科以及神经生物等基础神经科学领域。本刊设置的主要栏目有基础研究、临床研究、专家论坛、国际动态、短篇论著、经验交流、病例报告、综述等,目前已成为展示和共享我国神经科学领域学术成就和科研成果的重要载体和平台。杂志迄今已被美国《化学文摘(CA)》、俄罗斯《文摘杂志(AJ)》、《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等国内外数据库和检索机构收录。                

点击详情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出版部门: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671-8925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11-5354/R

邮发代号: 46-251

出版周期 月刊

创刊时间 2002

出版地区 广东

出版地区 广东

订购价格 280.00

杂志荣誉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首页>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 杂志名称: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 国际刊号:1671-8925
  • 国内刊号:11-5354/R
  • 出版周期:月刊
期刊荣誉: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期刊收录:CA 化学文摘(美), 万方收录(中),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知网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维普收录(中), JST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 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国家图书馆馆藏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2013年第9期文章
  • P57对U87胶质母细胞瘤细胞系增殖的抑制作用及对替莫唑胺化疗损伤的抵抗作用

    目的探讨替莫唑胺(TMZ)短期化疗下P57在胶质母细胞瘤细胞增殖抑制中的作用和机制.方法通过Westernblotting检测P57和核增殖抗原(Ki-67)在TMZ短期化疗后U87细胞中的表达情况;通过Westernblotting和免疫组化染色比较原发性和复发性(经TMZ治疗)胶质母细胞瘤临床标本中P57的表达差异;通过干扰P57的表达,检测TMZ短期化疗下和撤药后U87细胞凋亡、细胞周期和细......

    作者:罗海洋;刘天助;孟伟;尹明芳;汪鑫;郭洪波 刊期: 2013- 09

  • 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对脑出血大鼠神经功能的影响

    目的探讨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对脑出血大鼠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将48只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模型组和rhG-CSF治疗组,均应用大鼠脑立体定位仪注射自体不凝血法制作脑出血模型,其中rhG-CSF治疗组于造模后1h开始腹腔注射rhG-CSF[60μg/(kg·d)],模型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造模后第7天及第14天对2组大鼠分别进行神经功能评分,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CD34+细......

    作者:夏明武;赵昊;郭茜;秦勇;许浩;胡光民 刊期: 2013- 09

  • 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信号通路对癫痫大鼠海马内HIF-1α表达的调控作用

    目的探讨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信号通路是否参与调节癫痫大鼠海马内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的表达.方法208只21d龄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癫痫持续状态(SE)组(96只)、对照组(96只)和PD98059组(16只),SE组腹腔注射戊四氮(PTZ)溶液制作SE模型,对照组注射等剂量生理盐水,造模后0.5、1、1.5、6、12、24h采用RT-PCR、Westernblottin......

    作者:霍士光;袁宝强;孔艳冉;张亚楠;孙明霞 刊期: 2013- 09

  • 人脐带沃顿胶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对创伤性脑损伤大鼠脑损伤区微循环的影响

    目的探讨人脐带沃顿胶间充质干细胞(WJCs)对脑创伤区周围微循环的影响.方法72只健康SD大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1)假手术组;(2)移植对照组;(3)WJCs移植组;(4)正常组.每组18只.移植对照组和WJCs移植组采用Feeney自由落体硬脑膜外撞击法建立中度创伤性颅脑损伤模型,再分别注射0.3mL的生理盐水和WJCs混悬液;假手术组颅骨钻孔后不损伤脑组织不移植细胞;正常组不做任何处......

    作者:李静;杨波;刘献志;翟广;田毅;张源;渠瑞那;Eileen Shen;张文进 刊期: 2013- 09

  • 嗅球电刺激对成年大鼠室管膜下区神经发生的影响

    目的探讨嗅球电刺激对成年大鼠室管膜下区(SVZ)神经前体细胞(NPC)增殖及其向嗅球迁移的影响,并对其相关机制进行初步探讨.方法SD大鼠80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对照组、假刺激组、电刺激ld组、电刺激3d组、电刺激1周组、电刺激2周组、电刺激3周组、电刺激4周组,每组10只,后6组大鼠制备嗅球电刺激模型,以5-溴脱氧尿嘧啶(Brdu)标记新生细胞,免疫组化染色观察大鼠SVZ区内源性NPC的增殖,......

    作者:张广慧;何明利;徐艳;徐丙超;李永明 刊期: 2013- 09

  • 去整合素-金属蛋白酶17在胶质瘤侵袭转移中的作用机制

    胶质瘤是常见的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恶性肿瘤,多呈浸润性生长,与正常脑组织之间无明显界限,目前的治疗效果不理想.其中,肿瘤细胞高度侵袭是胶质瘤高复发、高死亡率的主要原因,同时也是胶质瘤发生、发展进程中重要的生物学标志,与胶质瘤患者的预后密切相关[1-2].围绕着肿瘤侵袭机制的研究一直以来就是胶质瘤研究的重点.近年来发现去整合素-金属蛋白酶17(adisintegrinandmetalloproteas......

    作者:陈祥荣;王向宇 刊期: 2013- 09

  • 神经源性心脏损害的发病机制和防治策略

    脑卒中是人类严重致残和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其他如颅脑创伤、蛛网膜下腔出血等急性重型颅脑损伤也常导致严重致残和死亡.这些原发于颅内的急性脑损伤常并发心脏损害和功能障碍,称为神经源性心脏损害,指无心脏疾病患者急性重型颅脑损伤后短期内(数小时至2周)出现心电图改变、心律失常、心肌缺血和心功能衰竭.其一方面延长住院时间和增加医疗费用,另一方面还加剧原发性脑损伤,甚至成为增加重型颅脑损伤后急性期和亚急性期死......

    作者:刘斌;骆健明 刊期: 2013- 09

  • 颈动脉支架置入术后再狭窄的研究进展

    缺血性脑卒中是导致人类死亡或残疾的主要原因之一,其中颈动脉狭窄占缺血性脑卒中病因的15%~20%[1].对于由重度颈动脉狭窄所致的缺血性脑卒中的二级预防,采用外科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或血管内介入技术治疗比单纯的药物治疗更有效.但近15年来,颈动脉支架置入术作为一种微创手术有取代颈动脉内膜剥脱术的趋势,尤其是对于施行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有高风险的患者[2-4].随着血管内介入器材的发展、技术的进步和治疗经验......

    作者:周露露;徐盎然;徐格林;刘新峰 刊期: 2013- 09

  • 颅外段颈内动脉夹层闭塞后再通一例报道

    颈内动脉夹层是青年人缺血性脑卒中的重要原因之一,但其临床发病率相对低,加上目前国内对该病认识不充分,容易误诊和漏诊.现报道淮安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1例颅外段颈内动脉夹层闭塞后再通患者的临床资料并结合文献加以讨论,以为这类疾病的正确诊治提供帮助.......

    作者:倪贵华;田向阳;赵卫东 刊期: 2013- 09

  • 弥散张量成像诊断弥漫性轴索损伤的敏感性及意识状态的研究

    目的研究弥散张量成像(DTI)诊断弥漫性轴索损伤(DAI)的敏感性,及探讨中脑区各向异性分数(FA)值与GCS评分的相关性以定量评估DAI的损伤程度.方法选择惠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及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神经外科自2007年1月至2013年1月临床诊断为DAI的105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在入院时行CT、MRI平扫及DTI扫描,观察比较3种不同影像学方法检测DAI损伤病灶的敏感性差异,并分析其中36例DA......

    作者:刘克君;荆国杰;姚晓腾;景英朝;李毅毅;李王安;谢乙团;赵冬青;李百升 刊期: 2013- 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