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中华医学会主办。本刊主要刊载神经医学的新理论、新进展、新技术、新业务等,内容涵盖神经外科、神经内科以及神经生物等基础神经科学领域。本刊设置的主要栏目有基础研究、临床研究、专家论坛、国际动态、短篇论著、经验交流、病例报告、综述等,目前已成为展示和共享我国神经科学领域学术成就和科研成果的重要载体和平台。杂志迄今已被美国《化学文摘(CA)》、俄罗斯《文摘杂志(AJ)》、《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等国内外数据库和检索机构收录。
点击详情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出版部门: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671-8925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11-5354/R
邮发代号: 46-251
出版周期 月刊
创刊时间 2002
出版地区 广东
出版地区 广东
订购价格 280.00
杂志荣誉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往期目录
-
2002
-
2003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2015
-
2016
-
2017
-
2018
-
2019

- 杂志名称: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 国际刊号:1671-8925
- 国内刊号:11-5354/R
- 出版周期:月刊
-
脑弥漫性轴索损伤的发生机制
弥漫性轴索损伤(diffuseaxonainjury,DAI)是颅脑损伤中一种常见的原发性损伤,在平时和战时均常见,是颅脑损伤患者重残及植物生存的常见原因之一,伤情重,治疗困难,预后差,文献报道其死亡率高达42%~62%[1].......
作者:陈景宇;宋锦宁 刊期: 2007- 06
-
C反应蛋白与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关系研究及进展
心脑血管疾病已经越来越成为现代社会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大多数心脑血管疾病都与动脉粥样硬化存在直接关系.近几年来,炎症在动脉粥样硬化及其并发症中起关键性作用的观点受到学者们相当的关注.......
作者:梁克山;谭兰 刊期: 2007- 06
-
强直性肌营养不良症一例报告
患者男性,43岁.因进行性四肢无力7年入院.患者于1997年夏季开始出现四肢无力,同时觉双下肢发僵,肌肉发硬,随后逐渐加重,并出现嗜睡.......
作者:唐剑华;张文娟;孙喜莲 刊期: 2007- 06
-
脑梗塞患者血小板表达血小板内皮细胞粘附分子-1、P选择素的改变及意义
目的观察大面积脑梗塞患者血小板表达血小板内皮细胞粘附分子-1(PECAM-1)、P选择素的改变及意义.方法采用全血法流式细胞术测定大面积急性脑梗塞患者血小板PECAM-1、P选择素的表达水平,并与中、小面积脑梗塞比较.结果大面积脑梗塞组1d及2d血小板PECAM-1显著高于中、小面积组(P<0.05),至5d、7d、14d,其差别没有显著性意义(P>0.05);大面积脑梗塞组1d、2d、5d血小板......
作者:马英文;朱海英;肖淑萍;李辉 刊期: 2007- 06
-
选择性头部亚低温对缺氧缺血新生猪脑血流的影响
目的探讨选择性头部亚低温对缺氧缺血新生猪脑血流的影响.方法生后7d龄新生猪16头随机分为三组:缺氧缺血常温组(n=6)、缺氧缺血亚低温组(n=6)和正常亚低温组(n=4).采用双侧颈总动脉阻断和吸入6%的氧30min制备新生猪缺氧缺血性脑损伤模型.亚低温组鼻咽部温度分别降到35℃和32℃.常温组维持正常体温(39℃).采用彩色微球方法测定脑血流.结果正常亚低温组35℃和32℃时全脑血流分别降低到基......
作者:程国强;周文浩;黄海娟;邵肖梅 刊期: 2007- 06
-
脑红蛋白与缺氧缺血性脑损伤
继血红蛋白和肌红蛋白之后,德国人Burmester等[1]在2000年首次发现了另一类存在于人和小鼠脑内的携氧球蛋白:脑红蛋白(neuroglobin,Ngb).......
作者:付庆喜;刘振芳;张镛 刊期: 2007- 06
-
血浆尿酸水平对急性卒中后病人远期预后的影响
目的探讨急性卒中后血浆尿酸水平与病人死亡率、生存状态以及血管事件再发率的关系.方法选择278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和原发性颅内出血病人,分析血浆尿酸浓度与病人卒中后90d时生存状态,再发性心肌梗死、缺血性卒中或血管事件死亡率的关系.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血浆尿酸水平与病人不良预后的相关性,并矫正卒中严重程度和已知的临床、生化、影像学方面等因素对卒中预后的影响:采用Cox回归评估尿酸水平与血管事......
作者:王爱华;孙华;孙钦建;刘小民;张秀清;迟兆富 刊期: 2007- 06
-
小脑前下动脉梗死的临床及影像学特点
目的探讨小脑前下动脉(AICA)梗死的临床及影像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AICA梗死绝大多数以眩晕、小脑性共济失调为首发表现,第Ⅷ对颅神经受累是其特征性表现.MRI上表现为桥脑外下侧或(和)小脑中脚区域的梗死.AICA梗死预后较好,但有可能进展为基底动脉梗死.结论AICA梗死的诊断主要依靠MRI,预后较好.......
作者:刘杰;石强;崔晓朋 刊期: 2007- 06
-
H2S对缺血再灌注神经元的保护作用及机制
目的研究H2S对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神经元存活信号转导通路ERK1/2/P90RSK的影响.方法将培养7d的海马神经元随机分为5组:正常培养组(C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缺血再灌注+NaHS组(NaHS组)、缺血再灌注+NaHS+U-0126(ERK抑制剂)组(U组)、缺血再灌注+NaHS+Rapamycin(RS6K抑制剂)组(R组).C组神经元按正常培养方法培养.NaHS组神经元在神经元进......
作者:邵建林;万晓红;王玲玲;王俊科;叶青山;马宏仲 刊期: 2007- 06
-
缺血再灌注后蛋白集聚与皮层神经元延迟性死亡的关系
目的探讨缺血再灌注后蛋白聚集与大鼠皮层神经元延迟性死亡的关系.方法采用20min全脑缺血的大鼠模型.按照再灌注时间分为5组:假手术组,0.5h恢复组.4h恢复组,24h恢复组,72h恢复组.采用HE染色光镜下观察缺血再灌注后皮层神经元的延迟性死亡.应用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细胞胞浆内蛋白聚集物.Westernblot分析泛素蛋白标记的蛋白聚集物在神经元内的含量变化.结果HE染色显示缺血再灌注72h后,......
作者:葛鹏飞;付双林;罗毅男;李文臣;王光明;林佳;罗天飞 刊期: 2007- 06
动态资讯
- 1 电解脱弹簧圈(GDC)治疗自发性永存三叉动脉-海绵窦瘘
- 2 APP/Tau/PS1三转基因阿尔茨海默病小鼠行为学、炎症反应及自噬水平的研究
- 3 缺血性脑血管病介入治疗的新进展
- 4 852例开放性颅脑损伤的临床救治经验
- 5 脊髓旋磁场作用时间与角速度对痛阈影响的实验研究
- 6 胼胝体出血一例报告
- 7 脑深部电刺激脉冲发生器更换手术的并发症分析
- 8 生酮饮食治疗癫痫的神经保护作用
- 9 重症肌无力患者血清Titin抗体和AchR抗体检测的意义
- 10 嘌呤受体与偏头痛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 11 REST/CoREST对TBI后皮层神经元轴突修复作用的体外研究
- 12 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病机制和细胞周期假说
- 13 疏血通对脑梗死小鼠侧支循环形成及脑血管储备能力的影响
- 14 二十烷酸对大鼠原代皮质神经元APP及BACE1表达的影响
- 15 原、复发性胶质瘤中VEGF、MMPs表达及其与血管相关超微结构的关系
- 16 颅内巨大动脉瘤的治疗研究进展
- 17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抑制活化小胶质细胞的增殖、吞噬及炎性因子的分泌
- 18 蝶骨嵴内侧脑膜瘤的诊断治疗
- 19 青少年症状性Chiari畸形Ⅰ型外科手术治疗的临床研究
- 20 一氧化氮在多发性硬化中的作用及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