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中华医学会主办。本刊主要刊载神经医学的新理论、新进展、新技术、新业务等,内容涵盖神经外科、神经内科以及神经生物等基础神经科学领域。本刊设置的主要栏目有基础研究、临床研究、专家论坛、国际动态、短篇论著、经验交流、病例报告、综述等,目前已成为展示和共享我国神经科学领域学术成就和科研成果的重要载体和平台。杂志迄今已被美国《化学文摘(CA)》、俄罗斯《文摘杂志(AJ)》、《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等国内外数据库和检索机构收录。
点击详情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出版部门: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671-8925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11-5354/R
邮发代号: 46-251
出版周期 月刊
创刊时间 2002
出版地区 广东
出版地区 广东
订购价格 280.00
杂志荣誉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往期目录
-
2002
-
2003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2015
-
2016
-
2017
-
2018
-
2019

- 杂志名称: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 国际刊号:1671-8925
- 国内刊号:11-5354/R
- 出版周期:月刊
-
雷公藤单体T10对过氧化氢所致PC12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的研究
目的以过氧化氢(H2O2)为工具药,建立阿尔茨海默病(AD)的氧化应激模型.观察雷公藤内酯醇(T10)的保护作用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用不同浓度(25、50、100、200μmol/L)的H2O2处理PC12细胞24h,100μmol/LH2O2处理PC12细胞不同时间(6、12、24及48h),建立细胞损伤模型.用1、10、30nmol/LT10预孵育PC12细胞12h后加入100μmol/......
作者:薛冰;矫健;张雷;龚云涛;谢俊霞;王晓民 刊期: 2006- 12
-
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Ref-1、NF-κB及IκB的表达
目的研究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Ref-1蛋白、NF-κB及IκB的动态变化.方法采用大脑中动脉线栓法制作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Ref-1、NF-κB、IκB的动态表达.结果与对照组及假手术组相比,脑缺血再灌注后,随着再灌注时间的延长,Ref-1蛋白、IκB阳性细胞数逐渐减少(P<0.05),NF-κB蛋白阳性细胞数逐渐增加(P<0.05).结论脑缺血区再灌注损伤可导致Re......
作者:张丽侠;张建宁;于士柱;刘艳霞;石志鸿;安同岭;王景华 刊期: 2006- 12
-
毁损伏隔核、扣带回前部对海洛因成瘾大鼠觅药行为的影响
目的探讨伏隔核和扣带回前部在药物强化效应中的作用.方法分别毁损海洛因成瘾大鼠双侧伏隔核、扣带回前部,利用条件性地点偏好实验测定术前、术后成瘾大鼠对注射海洛因的偏好分,评价伏隔核和扣带回前部在药物强化效应的作用.结果毁损大鼠双侧伏隔核能够完全消除条件性地点偏好,毁损扣带回前部明显减少条件性地点偏好.术后未见明显副作用及并发症.结论伏隔核和扣带回是调节强化作用的重要位置;本实验为阐明药物依赖机制及指导......
作者:刘剑;张世忠;刘灵慧;梁军潮 刊期: 2006- 12
-
可重复性小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的探讨
目的介绍一种标准的小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的制作方法,并观察不同脑缺血/再灌注时间脑梗死体积和脑水肿的变化.方法用腔内线栓法制作脑缺血/再灌注动物模型,用TTC染色法进行脑大体观察,用甲酚紫染色法观察脑切片梗死灶,用脑血流激光多普勒监测脑血流的变化,用ImageJ软件计算脑梗死体积和脑水肿.结果当线栓封闭大脑中动脉时,脑血流就会急剧下降至低水平,拔出线栓后脑血流迅速上升至缺血前水平.脑缺血后,......
作者:邢宏义;梅元武;孙圣刚;Hermann DM 刊期: 2006- 12
-
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在颅脑系统疾病中的应用研究
随着多层螺旋CT的推广使用,使以脑血流动力学研究为日的的多层螺旋CT脑灌注成像(MSCTperfusionimaging)逐渐变为现实,为综合应用CT扫描技术提供了条件,为临床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极具潜力的、适用面广的影像检查新技术.......
作者:鞠发军;郝培来 刊期: 2006- 12
-
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中钾通道的研究进展
脑血管痉挛(cerebralvasospasm,CVS)是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hemorrhage,SAH)后高致死率、致残率的主要原因之一,发生率约为45%[1].过去数十年来国内外学者们做了大量动物实验和临床试验,从细胞、分子水平对CVS的发病机制进行了论述,然而至今仍未完全阐明.......
作者:梁捷;史继新 刊期: 2006- 12
-
颅颈交界后路内固定技术进展
颅颈交界区的后路内固定术通常指寰枢椎内固定术和枕颈内固定术,主要应用于先天畸形、外伤、炎症以及肿瘤破坏等各种原因导致的颅颈交界区失稳.寰枢椎脱位是颅颈交界区失稳的关键病理变化,因此各种内固定技术主要针对寰枢椎加以固定和植骨,即寰枢椎内固定术.......
作者:刘策;周定标;余新光 刊期: 2006- 12
-
雌激素在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中的保护作用
多发性硬化(multiplesclerosis,MS)与其他多种自身免疫性疾病一样存在着性别差异,表现为:与男性相比,女性发病率较高,且初发时间也较早.女性患者在妊娠期伴随着体内雌激素水平的波动,MS患者复发次数和严重程度也出现明显变化[1].在MS动物模型即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experimentalautoimmuneencephalomyelitis,EAE)研究中也发现,大鼠的发病情......
作者:纪宁;尉杰忠;马存根;米亚英 刊期: 2006- 12
-
急性脑梗塞所致颅内高压的特点和治疗
急性脑梗塞后病灶区域脑细胞坏死、肿胀等重度脑水肿引起颅内高压从而导致脑疝是神经内科脑梗塞严重的并发症,常导致患者死亡.甘露醇脱水治疗颅内高压是临床上常用方法.但是目前在临床上对颅内高压的诊治仍有许多误区,滥用甘露醇仍时有发生,因此正确认识急性脑梗塞所致颅内高压的特点和治疗是极为必要的.......
作者:黄立安;胡荣亮 刊期: 2006- 12
-
外伤性后颅窝硬膜外血肿的诊断和治疗
后颅窝硬膜外血肿(posteriorfossaextraduralhematoma,PFEDH)较幕上血肿少见,却是常见的外伤性后颅窝占位病变,并常导致严重并发症.临床上,其症状隐匿,发展相对缓慢,但另一方面,病情变化快而突然,若不及时处理,常是致命性的[1,2].现就我院1996年1月~2005年12月收治的43例PFEDH诊治经验总结如下.......
作者:耿建国;邵竹平;蒋小齐;施炜 刊期: 2006- 12
动态资讯
- 1 颅前窝骨折并发鼻出血的救治分析
- 2 基于独立成分分析法的海洛因成瘾者背侧注意网络的fMRI研究
- 3 Nogo-A在维甲酸诱导SH-SY5Y细胞分化后的表达分布
- 4 HSV-1 VP22及microdystrophin基因融合表达重组质粒的构建及其生物学特性的初步研究
- 5 109例高血压脑出血的外科治疗分析
- 6 Drebrins和Icam-5在Fmr-1基因敲除鼠大脑皮层的表达和意义
- 7 血压变异与不同类型脑卒中患者的相关研究
- 8 脑梗死患者血清白蛋白、球蛋白水平及其比值变化研究
- 9 周围神经组织工程中种子细胞的新研究进展
- 10 103眼外伤性视神经病手术治疗效果及预后影响因素分析
- 11 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在大鼠血管源性头痛模型中的作用
- 12 米诺环素对实验性脑积水模型胶质细胞反应性增生的抑制作用
- 13 脑红蛋白与缺氧缺血性脑损伤
- 14 高血压脑出血破入脑室的CT导引外科治疗应用报告
- 15 巨大无功能性垂体腺瘤分型及外科治疗方式研究
- 16 复方炔诺酮片致上矢状窦血栓形成一例
- 17 2ME2对脊髓损伤大鼠运动功能及Tau蛋白磷酸化的影响
- 18 横窦内孤立性纤维瘤一例报道及文献复习
- 19 磷脂酰肌醇3-激酶在ALS萎缩肌纤维中表达的意义
- 20 BKCa通道的表达降低细胞蛋白酪氨酸磷酸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