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中华医学会主办。本刊主要刊载神经医学的新理论、新进展、新技术、新业务等,内容涵盖神经外科、神经内科以及神经生物等基础神经科学领域。本刊设置的主要栏目有基础研究、临床研究、专家论坛、国际动态、短篇论著、经验交流、病例报告、综述等,目前已成为展示和共享我国神经科学领域学术成就和科研成果的重要载体和平台。杂志迄今已被美国《化学文摘(CA)》、俄罗斯《文摘杂志(AJ)》、《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等国内外数据库和检索机构收录。
点击详情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出版部门: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671-8925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11-5354/R
邮发代号: 46-251
出版周期 月刊
创刊时间 2002
出版地区 广东
出版地区 广东
订购价格 280.00
杂志荣誉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往期目录
-
2002
-
2003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2015
-
2016
-
2017
-
2018
-
2019

- 杂志名称: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 国际刊号:1671-8925
- 国内刊号:11-5354/R
- 出版周期:月刊
-
脑出血大鼠脑组织IGF-1的表达及其对细胞凋亡的影响
目的研究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在实验性大鼠脑出血(ICH)后脑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对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应用立体定向技术,将自体未抗凝血注入大鼠基底节区以制备ICH模型;将动物分为正常对照组、ICH组及干预组,分别在不同时间断头取脑以制作标本,连续切片分别作IGF-1免疫组化染色及TUNEL染色.结果ICH后2h血肿周围脑组织表达IGF-1,24h达表达高峰,7d时恢复正常;TUNEL染色......
作者:储照虎;费世早;马领松;周向阳;吴家幂 刊期: 2006- 11
-
新生大鼠海马区及室管膜下区神经干细胞分离、培养和分化特性
目的建立大鼠神经干细胞(NSCs)分离、培养方法,观察其生长、增殖和分化特点.方法利用无血清培养技术,从新生大鼠海马、室管膜下区分离NSCs,进行体外扩增培养、传代观察.采用荧光免疫细胞化学检测技术,观察鉴定NSCs及其分化结果.结果分离获取的细胞具有自我更新和增殖能力,原代及传代培养均可形成细胞克隆,克隆中的细胞巢蛋白(nestin)表达阳性,显微镜下观察见典型的于细胞特征,诱导后可分化神经元和......
作者:石德金;郭英;梁朝峰;胡黎平;李燕 刊期: 2006- 11
-
大鼠脑挫伤后Nogo-A mRNA表达水平变化的实验研究
目的观察大鼠脑挫伤后Nogo-AmRNA在神经组织表达量的变化.方法取35只SD大鼠,随机分为7组,每组各5只.1组设为正常对照组,其余6组分别在脑挫伤(自由落体打击脑损伤)后12、24h及3、9、15、21d处死,取脑组织提取RNA,采用半定量RT-PCR法,检测正常及各损伤组Nogo-AmRNA的相对水平.结果脑组织中Nogo-AmRNA表达量在损伤后12h开始出现明显升高(0.1373±0.......
作者:郭希高;郭阳;黄涛;劳溢权;康凯夫;林发牧 刊期: 2006- 11
-
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静脉移植对脊髓损伤的修复作用
目的初步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静脉移植对脊髓损伤后神经功能恢复和神经修复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BMSCs,改良Allen法制备大鼠脊髓损伤模型,经尾静脉移植Brdu标记的BMSCs,损伤后24h、移植后1、3、5周评价实验动物的神经功能状况,并检测BMSCs在体内迁移、存活以及分化情况,电子显微镜观察组织形态学变化.结果移植的BMSCs在宿主损伤脊髓中聚集并存活,3~5周后有部分移植细胞......
作者:康德智;林建华;余良宏;雷盛民;吴朝阳 刊期: 2006- 11
-
大鼠GLUT3基因重组腺病毒载体的构建及鉴定
目的构建携带大鼠葡萄糖转运体3(GLUT3)基因的复制缺陷型重组腺病毒载体,为研究GLUT3的生物学功能提供工具.方法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的方法获取大鼠GLUT3基因全长cDNA片段,将其克隆至穿梭质粒pShuttle中构建穿梭质粒pShuttle-GLUT3,经酶切后与线性化的腺病毒骨架质粒pAdeno-X体外连接并转化大肠杆菌DH5α,构建重组腺病毒质粒pAd-GLUT3,......
作者:李方成;李军亮;吴中华;张培峰;黄文林;刘然义 刊期: 2006- 11
-
基因重组BDNF蛋白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纯化与功能鉴定
目的构建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基因的原核表达载体,并在大肠杆菌中进行表达,以获取高产量、低成本、高纯度且具有生物学活性的BDNF蛋白.方法以人的全长BDNFcDNA为模板,用PCR方法扩增成熟区BDNF的cDNA,应用基因重组技术将人BDNFcDNA克隆到质粒pET-30a(+)中,进行限制性内切酶酶切分析和DNA测序鉴定.将重组质粒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LysS,经IPTG诱导表......
作者:马蕾蕾;苏丹;季爱民 刊期: 2006- 11
-
ET-A在脑血管畸形血管中表达的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内皮因子受体A(ET-A)mRNA在脑血管畸形血管中的差异性表达.方法对14例脑血管畸形和8例正常脑血管标本分别提取总RNA,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的方法检测ET-AmRNA的表达,然后行DNA电泳鉴定,并进行光密度扫描,半定量计算ET-AmRNA的表达.结果在脑血管畸形血管中ET-AmRNA表达水平较正常脑血管中明显下降(P<0.05).结论脑血管畸形血管与正常脑血管中ET-AmRNA......
作者:曾现伟;孙青芳;卞留贯;沈建康;赵卫国 刊期: 2006- 11
-
干细胞移植治疗Duchenne型肌营养不良症的研究进展
Duchenne型肌营养不良症(duchennemusculardvstrophy,DMD)是常见的X连锁隐性遗传性肌病[1],由位于Xp21的抗肌萎缩蛋白(dystrophy)基因突变引起dystrophy完全或部分缺失所致.该病主要见于男孩,发病率约3/10万活男婴.女性为致病基因携带者,所生男孩50%发病.患者一般3~5岁发病,主要表现为全身骨骼肌进行性无力、萎缩和小腿腓肠肌假性肥大.随着病......
作者:郑卉;张成;熊符 刊期: 2006- 11
-
脑片培养在神经科学中的应用
早在1907年Harrison首次通过完善悬滴培养法进行神经系统培养,人们开始通过体外培养对神经领域进行探索.一个世纪以来,国内外学者从改进培养容器,培养条件及培养操作技术方法等多方而进行革新,发展了一系列神经系统体外培养的方法,使细胞或组织能够长期体外生存并保持功能,进一步进行观察、研究和操作.......
作者:任萍;张愚 刊期: 2006- 11
-
海马苔藓纤维发芽与颞叶癫痫的研究进展
颞叶癫痫是部分性发作癫痫的主要类型,约有40%的人类癫痫起源于颞叶,这与海马结构独特的神经元环路及纤维联系有关.海马结构中异位突触的形成被认为与颞叶癫痫发作有着密切的联系.而在海马结构的突触重排中,研究多而且被充分证明的就是苔藓纤维发芽(mossyfibersprouting,MFS).现就海马MFS的形态学特性、诱发因素、出芽机理及其与颞叶癫痫发作之间的关系作一综述.......
作者:王娆;徐如祥 刊期: 2006- 11
动态资讯
- 1 Meige综合征临床误诊九例分析
- 2 p16、FGFR-4及c-erbB-2的表达对垂体腺瘤生物学行为的意义
- 3 电磁刀在脑和脊髓肿瘤显微手术中的应用及效果分析
- 4 谷氨酸对胶质瘤细胞分泌MMP-2及侵袭性的影响
- 5 新生大鼠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后铁蓄积及铁相关蛋白的表达
- 6 颈髓弥散张量成像在肌萎缩性侧索硬化诊断中的应用
- 7 应用逆转录病毒pLXSN-GFP在脑组织追踪骨髓源干细胞的可行性
- 8 生后早期感染对新生大鼠脑组织中转录因子Olig1、Olig2表达的影响
- 9 血府逐瘀注射液对脑损伤模型大鼠脑组织NF-кB表达与活化的影响
- 10 左旋精氨酸对犬深低温停循环脑氧代谢的影响
- 11 蛋白偶联受体GPR40在缺血性成年猴海马的表达
- 12 糖尿病影响脑梗死的形成与颈动脉斑块相关
- 13 地黄合剂在多发性硬化患者中抗炎性反应及调节免疫平衡机制探讨
- 14 4-羟基他莫昔芬对泌乳素腺瘤GH3细胞PTTG表达的影响
- 15 腰穿置管脑脊液持续引流防治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
- 16 外伤性小脑出血的多排螺旋CT诊断价值
- 17 老年人弥漫性轴索损伤临床探讨(附36例报告)
- 18 脑深部电刺激脉冲发生器更换手术的并发症分析
- 19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科简介
- 20 基质金属蛋白酶表达和MVD计数与垂体腺瘤侵袭性的关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