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中华医学会主办。本刊主要刊载神经医学的新理论、新进展、新技术、新业务等,内容涵盖神经外科、神经内科以及神经生物等基础神经科学领域。本刊设置的主要栏目有基础研究、临床研究、专家论坛、国际动态、短篇论著、经验交流、病例报告、综述等,目前已成为展示和共享我国神经科学领域学术成就和科研成果的重要载体和平台。杂志迄今已被美国《化学文摘(CA)》、俄罗斯《文摘杂志(AJ)》、《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等国内外数据库和检索机构收录。
点击详情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出版部门: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671-8925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11-5354/R
邮发代号: 46-251
出版周期 月刊
创刊时间 2002
出版地区 广东
出版地区 广东
订购价格 280.00
杂志荣誉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往期目录
-
2002
-
2003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2015
-
2016
-
2017
-
2018
-
2019

- 杂志名称: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 国际刊号:1671-8925
- 国内刊号:11-5354/R
- 出版周期:月刊
-
近端/远端复合肌肉动作电位振幅比率在术后面神经功能评估上的价值
目的探讨近端/远端复合肌肉动作电位振幅比率在术后面神经肿瘤侵犯段功能评估上的价值和对早期面神经修复的指导意义.方法比较术末面神经近端/远端复合肌肉动作电位振幅比率和术后2周、6个月患侧面神经功能的H-B分级之间的关系.结果术后6个月面神经H-B分级恢复到Ⅰ-Ⅱ级者,术末近端/远端复合肌肉动作电位振幅比率均>0.3.结论术末面神经近端/远端复合肌肉动作电位振幅比率是判断术后面神经远期功能,特别是肿瘤......
作者:赵建农;王宇田;刘小丘;王嘉充;李俊驹;张茂 刊期: 2003- 05
-
双侧脑室内巨大中枢神经细胞瘤的临床治疗策略(附6例报告)
目的分析双侧脑室内巨大中枢神经细胞瘤的影像学特征和临床治疗经过,探讨其治疗策略.方法报告6例双侧脑室内巨大中枢神经细胞瘤的临床治疗情况,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男性3例,女性3例,年龄为21~35岁.均因头痛数月就诊.MRI特征:肿瘤直径≥4.5cm,位于双侧脑室体部前2/3,多以一侧为主;与双侧脑室体各壁接触,阻塞室间孔伴梗阻性脑积水;T1、T2像为大体上等信号或略高信号,有钙化和囊变所致的散在异常......
作者:王向宇;徐如祥;柯以铨;杨俊;张世忠;杨志林;张旺明 刊期: 2003- 05
-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神经肽Y的动态变化及临床意义
目的观察急性脑梗死(acutecerebralinfarction,ACI)患者血浆神经肽Y(neuropeptideY,NPY)含量的动态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ACI患者51例,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血浆NPY浓度,并以50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结果ACI组血浆NPY水平于发病7d时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3周后降至正常;病情严重组显著高于轻、中型组(P<0.05);大病灶组显著高于小病灶......
作者:刘力;张慧英;唐晓梅 刊期: 2003- 05
-
双侧丘脑底核电刺激治疗原发性帕金森病
目的探讨双侧丘脑底核(STN)电刺激(DBS)对原发性帕金森病(PD)的治疗效果及手术方式.方法应用MRI扫描、手术计划系统及微电极导向技术进行靶点定位,对15例病人行双侧丘脑底核电极植入及锁骨下刺激器植入,术后1~2周打开刺激器,术后1个月到2年随访评价.结果全部15例病人术后肢体僵直、震颤及运动迟缓等症状明显缓解,UPDRS运动评分和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均有显著下降(P<0.01),左旋多巴服用量......
作者:吴胜田;张建国;张小英;李少武;王忠诚 刊期: 2003- 05
-
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预后评价
目的探讨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specificenolase,NSE)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ELISA法测定41例重型颅脑损伤(GCS≤8)患者血清NSE并动态观察其变化的规律.结果预后不良的患者NSE初始值及峰值(66.40±9.46μg/L,94.24±13.75μe/L)均明显高于预后良好患者(32.16±4.21μg/L,34.08±4.40μg/L),P......
作者:杨伊林;官卫;夏为民;李璐;龚德生 刊期: 2003- 05
-
脑结节性硬化的CT特征
目的分析脑结节性硬化症的CT影像表现,进一步认识其影像特征.方法对19例脑结节性硬化患者的CT影像表现进行分析.结果(1)皮层和皮层下病灶:CT显示病灶58个,面包圈样改变病灶23个,局部小片状高密度7个病灶,等密度伴有钙化点病灶28个.(2)脑白质病灶:CT发现6个病灶有钙化点,提示该处有病灶.(3)室管膜下病灶:CT发现钙化结节127个.其巾2例合并巨细胞星形细胞瘤,CT表现为高、等、低混杂密......
作者:朱正兵;俞志坚;张宝和;曹惠霞 刊期: 2003- 05
-
脑外伤长期昏迷病人促醒治疗
目的探讨脑外伤长期昏迷病人促醒途径.方法自1986年5月~1999年12月,对142例严重脑外伤病人集中后续治疔,并进行头颅CT、MRI、脑干诱发电位及脑电功率谱随访研究.结果102例(71.83%)在经过平均92天的昏迷期(30天~36个月)后恢复意识,其中25例(24.5%)恢复工作或学习,生活自理52例(51%)及25例仍需他人照料.结论认为脑外伤长期昏迷病人经过积极治疗后,其中部分病人可望......
作者:顾志恺;邓传宗;杨柳 刊期: 2003- 05
-
帕金森病外科手术治疗
1引言帕金森病(Parkinson'sDisease,PD)是1817年首先由英国医生JamesParkinson描述的,临床表现为肢体静止性震颤(tremor)、肌强直(rigidity)、动作缓慢或运动不能(dystoniaorbradykinesia)及以行走困难为主的姿势平衡障碍等症状和体征.......
作者:张世忠;徐如祥 刊期: 2003- 05
-
连载之六:间脑功能的研究(1949)
沃尔特·鲁道夫·赫斯(WalterRidolfHess)获得了1949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1/2,以表彰他发现了间脑对内脏活动的协调功能.另外1/2奖授予了依加斯·莫尼斯(EgasMoniz),以表彰他发现了额叶脑白质切除术在精神病治疗方面的价值.......
作者: 刊期: 2003- 05
动态资讯
- 1 通脉降糖胶囊对AGEs诱导的雪旺细胞凋亡的影响及机制
- 2 阿尔茨海默病早期诊断标志物研究进展
- 3 新型脑保护剂依达拉奉治疗放射性脑病的临床研究
- 4 睡眠剥夺对健康青年男性工作记忆的影响及莫达非尼的干预作用
- 5 ATP敏感性钾通道开放剂神经保护作用的研究进展
- 6 氯氮平治疗原发性震颤的临床和血药浓度研究
- 7 颈总动脉血流机械动力学与脑小血管病负荷的相关性研究
- 8 白花丹素对胶质瘤细胞生长侵袭的影响及机制研究
- 9 姑息性伽玛刀治疗老年脑转移瘤
- 10 局灶性脑缺血对细胞周期蛋白D1/CDK4基因表达的影响
- 11 局灶性皮质发育障碍致痫的蛋白质组学研究
- 12 甲强龙冲击对重症肌无力患者外周血Treg及CD95的影响
- 13 42例外伤性脑室内出血的临床治疗分析
- 14 外侧裂直接入路手术初步经验探讨
- 15 健侧大脑低频阈上rTMS对急性期脑梗死患者运动功能恢复的价值
- 16 骨髓基质细胞移植治疗脑缺血
- 17 外伤性硬膜下积液转化为硬膜外血肿一例
- 18 基质金属蛋白酶-9与脑缺血
- 19 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信号通路对癫痫大鼠海马内HIF-1α表达的调控作用
- 20 MR灌注加权成像对脑胶质瘤病理分级的临床研究